“人洗三澡,命比纸薄”?哪“三澡”不能洗?告诉你答案
2024-06-05 【 字体:大 中 小 】

“你刚才协助医生做激光手术的时候大叫什么!不知道护士应该保持冷静吗?”
“对不起,我看到那位女生的皮肤才吓了一跳的,真是太恐怖了。”
护士长批评一顿新来的小护士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
心里想着,是啊,那么年轻的小女孩,应该是最美的时候。怎么就确诊皮肤癌了呢?

一、震惊!洗澡还能洗出罕见病!
早前就有人认为,如果频繁洗澡,搓洗掉身体皮肤表面的油脂,引发皮肤干燥,可能会导致皮肤炎症。搓洗得比较粗暴,还能会使得皮肤受损,细菌、真菌可能会从皮肤创口入侵人体,引发感染。
墨西哥墨旭尤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频繁洗澡可能会给身体埋下皮肤癌的隐患,原因正是经常性的皮肤受损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炎症日积月累导致癌变产生。

建议每周洗2~3次澡,一些污垢甚至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不用执着于过度干净,搓洗得力度不宜过大。
此外,再给大家两个洗澡小tips:
1、洗太久不好,十五分钟最佳
研究发现,剧烈活动后,沐浴5分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几乎维持不变;但沐浴10分钟,乳酸浓度便能降低7~8毫克;当沐浴时间达到30~60分钟,乳酸不减反增,浓度恢复到疲劳前的水平。因此,建议洗澡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即可。

2、泡澡也要注意,方式不当存在隐患
经常泡澡对女性并不好,当阴道所承受的压力被水压所超越时,存在水逆流进入阴道的风险。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细菌乘虚而入,破坏阴道内部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导致阴道内部的自然防御机制受损,从而诱发各种阴道炎症。
患上皮肤癌之后,皮肤可能会出现莫名的红色鳞屑性斑片或斑块、溃疡等,看上去十分狰狞,所以奉劝各位,一定要认真洗澡。

二、如此洗澡=短命!谨记3个不能犯的错误
现如今,洗澡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但许多注意不到的小细节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1、不可虚弱时洗澡:
体虚时不建议洗澡,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洗澡可能会突发意外。

2、天热不洗冷水澡:
天气温度高,导致体温上升,出汗量增多。这种情况下洗冷水澡,由于热胀冷缩,血管可能会急剧收缩,导致血压迅速上升,心脏负担压力增大,供血受到影响。尤其是本身就存在高血压的人,更危险。
3、水温不要太高:
水温过高也不好,水温太高,可能会加重皮肤干燥,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对皮肤油脂的清洁能力越强。
同时,对于本身存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人来说,血管受热刺激,全身血管扩张,使得原本应流向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被大量分散,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浙江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吴小萍发文指出,过高的洗澡水温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的不适反应。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慌、胸闷和头晕,而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低血压乃至休克。
三、正确洗澡,获得四种好处!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在避免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洗澡,还能收获这四种好处:
1、提升睡眠质量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洗澡能促进手掌和脚掌的血液流动,导致核心体温降低,增强了身体散热。进而促进了困意的产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入睡。

2、缓解疲劳
洗澡时重点搓一下脸,有助于舒展表情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感。
3、缓解便秘
洗澡时顺便给肚子按摩一下,或可缓解便秘。顺时针揉搓腹部,大口呼吸,效果更佳。
4、改善血气
气血虚的人,可以试一下在热水中加生姜泡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暖和。
结语:失眠对于成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第二天的精神面貌,也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不妨在每天睡觉之前洗一个美美的温水澡叭,即使不能洗全身澡,足浴也可以起到助眠的好作用

猜你喜欢
牛人游牛镇!文化空间成横沥市民打卡“新宠”
4817
突破300kW,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进行更高充电功率测试
1774
真正的魔法世界等你来战!《魔法门之英雄无敌:领主争霸》终极测试正式开启
4137
4月3日北向资金最新动向(附十大成交股)
740
为什么女人不敢只穿内衣出门,却敢穿比基尼瞎晃悠?
8256
云上花市正式开启,助推白云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圈”
5053
圆通速递投资农业公司
3748
港股22日涨145% 收报1674295点
3724
星展:降数码通电讯评级至“持有” 目标价下调至42港元
3437
黄金炒股在线配资:轻松放大收益,把握财富机遇
4449
十首经典的春暮绝句,春光恰似秋容淡,处处春风吹落花。_清代_时光_东风
富达联合中信发布养老调查报告,第三支柱一周年居民参与意愿提升
4月30日东材转债上涨021%,转股溢价率5192%
中注协约谈事务所 提示防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丝塔芙母公司高德美集团第一季度营收超11亿美元
本榨季白糖市场亮点纷呈|“数”看产业之“变”
重读聂鲁达:独一档的抒情与自恋
分红创三年新高!券商股投资逻辑变了吗?
Stellantis集团调整在华管理层,忻天舒接替奥利维任中国区负责人
GDP萎缩与通胀高企使美联储陷入两难境地
